四安樂行

四安樂行
◆﹝出法華文句﹞ 謂身無危險故安, 心無憂惱故樂, 身安心樂, 乃能進行, 故名安樂行。 〔一、 身安樂行〕, 謂身應當遠離十種之事: 一、 遠離豪勢, 二、 遠離邪人邪法, 三、 遠離凶險嬉戲, 四、 遠離旃陀羅, 五、 遠離二乘眾, 妨修大乘之行故, 六、 遠離欲想, 七、 遠離不男之人, 八、 遠離危害之處, 九、 遠離譏嫌之事, 十、 遠離畜養。 既遠離已, 常好坐禪, 修攝其心, 是名身安樂行。 (梵語旃陀羅, 華言屠者。 二乘者, 聲聞乘、 緣覺乘也。 ) 〔二、 口安樂行〕, 謂口應遠離四種語: 一、 不樂說人及經典過, 二、 不輕慢, 謂不倚大乘而輕蔑小乘也, 三、 不讚他亦不毀他, 四、 不生怨嫌之心。 善修如是安樂心故, 是名口安樂行。 〔三、 意安樂行〕, 謂意應棄四種惡: 一、 不嫉諂, 二、 不輕罵, 謂不應以大行而訶罵小行之人也, 三、 不惱亂, 四、 不爭競, 為一切眾生平等說法, 是名意安樂行。 〔四、 誓願安樂行〕, 謂由眾生不聞、 不知、 不覺, 於是起慈悲心, 誓願為說。 故經云: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 隨在何地, 以神通力、 智慧力引之, 令得住是法中, 是名誓願安樂行。 (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。 ◆﹝出華嚴經疏﹞ 此四安樂行者, 乃清涼澄觀國師依法華經安樂行品而立。 謂涅槃之果, 名為安樂; 修此行者, 能趣涅槃, 故名安樂行。 又住此四行, 則身靜神定, 外苦不干, 故名安樂行。 (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 〔一、 畢竟空行〕, 畢竟空行者, 心境兩忘, 空有雙會也。 法華經云: 行處近處。 謂以觀照理, 如理而行, 名為行處; 復觀一切法空, 即近於理, 名為近處。 以行處近處, 終歸於空也。 〔二、 身口無過行〕, 身口無過行者, 謂身能遠離殺盜等過惡, 口能遠離妄言綺語等過惡。 法華經云: 若讀經時, 不樂說人長短及經典過。 是也。 〔三、 心無嫉妒行〕, 心無嫉妒行者, 謂見人修善, 即能隨喜, 勸修證入菩提之道, 遠離嫉害妒忌等行。 法華經云: 於後末世, 法欲滅時, 受持讀誦斯經典者, 無懷嫉妒諂誑之心。 是也。 (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) 〔四、 大慈悲行〕, 大慈悲行者, 謂起慈悲心, 發大誓願, 願拔眾生之苦, 與眾生之樂。 法華經云: 於在家、 出家人中, 生大慈心; 於非菩薩人中, 生大悲心。 是也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ен реферат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